1. 学术论文 [1] 李蕾,刘荣增.产业融合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:基于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[J].经济经纬,2022(2):78-87; [2] 李蕾.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耦合协调分析[J].统计与决策,2022(9); [3] 李蕾.全球视角下制造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带有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[J].经济经纬,2019(5):96-103; [4] 李蕾.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[J].区域经济评论,2018(6):54-62; [5] 李蕾,樊西锋.制造业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述评[J].商丘师范学院学报,2021(2):7-80; [6] 李蕾,张其仔.“十四五”黄河流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[J].中国发展观察,2021(11):23-25; [7] 李蕾,翟萌萌,张天立.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——基于产业融合调节视角[J].统计理论与实践,2022(4). [8] 李蕾. 制造业升级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研究——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[J].经济研究参考,2021 (15):94-116; [9] 李蕾.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研究——基于长三角与京津冀比较的实证分析[J].上海经济研究,2016(4):90-99; [10]李蕾.基于与京津冀比较的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[J].区域经济评论,2016(6):58-65; [11]李蕾,于鑫.新时期我国工业增长的动力研究——基于对先进产业面板变系数模型的实证分析[J].商业经济研究,2016(23):175-178; [12]李蕾,李鸿磊.中国商品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——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[J].现代管理科学,2017(2):52-54; [13]李蕾,刘荣增.中部六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分析[J].商丘师范学院学报,2013(2):65-68; [14]李蕾,唐思婕,樊西锋.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:实证检验与机制分析[J].统计理论与实践,2024(1); [15]樊西锋,李蕾,苑嘉欣. 黄河流域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及绿色低碳转型研究[J].国有资产管理,2022(5); [16]张其仔,李蕾.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[J].经济与管理研究,2017(2):97-111; [17]刘荣增,李蕾.基于AHP的中原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研究[J].工业技术经济,2013(3):11-17; [18]刘荣增,李蕾.近十年我国城市规划的演进与展望[J].城市,2013(5):22-27. 2. 著作 [1] 李蕾.制造业升级与经济增长[M].北京:经济管理出版社,2020,独著; [2] 王全良等.河南省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[M].北京: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7,参与; [3] 张占东等.河南开放经济发展报告(2018)[M].北京: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19,参与; [4] 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5)——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与国际产能合作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,参与; [5] 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6)——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与贸易发展新动能的培育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,参与; [6] 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7上)——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,参与; [7] 张其仔等. 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7下)——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,参与; [8] 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8)——提升中国新经济的竞争力和引领力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8,参与; [9] 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19)——提升新经济的引领力和竞争力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9,参与; [10]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20)——“十四五”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0,参与; [11]张其仔等.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21)—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1,参与。 [12]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22-2023)—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2,参与; [13]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(2023)—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3,参与; [14]黄群慧等.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,参与。
|